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
公关纵横
公关纵横
我的位置: 首页 > 公关纵横
热点报道与好评作品
发布时间:2024-01-22 11:23
  |  
阅读量:
  |  
作者:
魏章官

        我从业新闻至退休后仍不时笔耕,采编了大量长稿、大稿、难稿和重头稿。有100余篇作品获省以上新闻奖,130多篇被多家出版社收入选本。为媒体、省直部门、福州、厦门等市县党政机关、学校、企业和社团等培训班、读书班讲授新闻课、公关课和“主题教育”课共400多场次。

        选录新闻评论、通讯、杂文、散文等体裁数百篇,先后出版了《山海夜语》《山海晨曲》《山海听涛》选集和《山海追梦》(电脑书稿)以及描述福建一千公里海堤建设的专著《海岸长城》,共140多万字;主编了福建日报报道全省林业典型事迹文集《绿色丰碑》(上下集)、福建日报经济评论《观潮谭》、福建科协文稿选编《科教筑起致富路》和大学同年段学友诗选《同窗心语》等书籍。

        在福建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网站、新浪博客等陆续转发本人一批文章,其中百家号发文480篇。下面仅列举热点报道、领导好评和获奖作品:

        一、一组九篇系列评论获称赞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写评论也得采访。我根据当时跟随福建省领导习近平下乡调研中的指示精神,结合一些典型事例,撰写了农业产业化系列评论,于2001年9月27日至11月27日两个月,在福建日报每周发表一篇,标题是“深化农业产业化认识”“组织形式要创新”“生产必须基地化规模化”“优化产品创名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要增强带动力”“发展中介流通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农业入世靠什么”。

        这“九评”文章我剪报并附短信寄给时任省长习近平,5天后他给我来信写道:“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一个重大变革,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上加快推进。你的系列文章谈得不错,既有理论观点,又有实践事例,重点突出,内容也比较全面。”

        习近平点赞了我的九评后,提出四个问题:“但我感到有一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为什么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不快,效果不够突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本质上究竟是企业还是市场?产业化与市场化、专业化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当前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难点和关键在哪里?”

        最后他在信中说:“希望你能够对这些问题再做一些深入研究,将农业产业化谈得更透彻一些”。

        习近平这封信和我的点评文章《习近平评报,点赞又“四问”》,最初发表于《1989-2002习近平同志与福建日报》专辑中,后被选录到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发行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下)》。

        报纸往往最缺评论文章,因为评论不好写,来稿甚少。福建日报社曾规定,评好版面必须要编排一篇言论(包括社论、评论、短评)。还规定,副处和副高职称记者、编辑每年必须刊登3篇言论文章(编后和编者按3篇折算1篇)。我最多一年1995年刊登评论50篇,其中32篇被评为好稿。

        像上述农业产业化一个问题,报纸发表9篇系列评论,这在三农报道中绝无仅有。而且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给省报记者写信只有这一封,也只有农业产业化这个话题,说明这个问题之重要。

        二、一篇国企改革通讯入选巨著

        早在1993年6月1日,福州啤酒厂作为福建国企,是第一家全资转让给外商的。这是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拍板的。

        转让之后,知情者普遍称赞,但也有的说“国有牌号变洋牌,是卖国”。“工人变成洋奴啦”。尽管这家啤酒厂转让外商将近5年,我仍听到这种“杂音”,就想探个究竟。

        1998年3月,我和记者王耘、潘焱到厂采访,正如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说的,这个厂表面上一片繁荣,实际上已背包袱,潜伏危机。当时欠银行贷款5000万元,负债经营,是给银行“打工”。事实说明,这个“苹果”开始变质了。见好不卖,以后就卖不了好价钱。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1.3亿元的好价钱卖给新加坡一家酿酒公司。

        后来东北一些国企成了“烂苹果”才叫卖,倡导以1元钱象征性价格卖给私人,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相比之下,福州啤酒厂转让及时价格好。

        根据习近平说的,我主笔撰写了篇3000字通讯《“苹果”不能等烂了卖》,刊登于1998年3月17日福建日报经济版头题。这篇通讯全文及其影印件,被选录到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发行的巨著《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255-257页。

        当时我把稿件送到省委常委楼给习近平审阅。他立马就看,看完说:“写得很好,谢谢你!”没作任何修改。接着,他认真地对我说:“我们应该不看‘所有’(指所有制)但求‘所在’。应该打破只讲企业所有制名份,不求企业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加快国企改革开放步伐。”

        这句话说得好,我把它作为标题,又写了篇评论《不看“所有”求“所在”》

        三、一篇问题内参作用大

        报纸内参,是不宜公开见报的问题曝光或不成熟的经验反映,专供省领导乃至顶层领导参阅。如果获得领导同志批示,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2000年10月24日,根据福建老区办主任吴连田提供的新闻线索,我写了篇南平地区《林农重负要减轻》的千字文。用最简单的白描写法,逐一列举南平林农、林企被征收23项税费,并进行政策性、批评性述评,指出“木头钱,水里盐,七除八扣,没剩几片钱,弄不好还贴钱”,形象地反映林农负担重。

        这篇曝光文章在福建日报见报后,获当年福建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关注林业新闻奖二等奖。此稿先刊登于《福建内参》,后被人民日报内参转载,获全国好内参二等奖。

        时任副总理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内参刊登我的稿件上作批示,随后中央和国务院调查组到南平调查处理,把木材税费征收项目砍掉非省定的13项,从原来23项减为10项,税费负担降幅近半,南平林农林企一年减负1.5亿元,推动了农民减负工作和林区经济发展。

        据悉,这个问题曾由南平市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并列入提案,都没有解决。温家宝在内参上批示后解决了。这说明内参重要,首长批示更重要。

        难怪福建分管农业的一位领导在全省农业大会上说:“农业要四靠:除了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外,还要靠新闻。”

        是啊!新闻的力量不可低估。有时一篇不起眼的报道,往往能给广大农民带来惊喜、鼓舞和效益。改革开放之初,“一路关卡一路罚,农民运销难又怕”。那时南平一个春笋运销户途经关卡时,出示一张剪存的福建日报我主编的“政策顾问”一篇政策解读“豆腐块”,就一路过卡闯关。

        四、一篇述评获总理称赞

        问题性批评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报纸的战斗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存在感。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矛盾和问题较多时,许多问题性批评性报道,对实际工作的推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问题性批评性报道也比较容易获得新闻奖。

        2014年福建省委主办的党刊《海峡通讯》和福建省诚信促进会主办的《诚信》杂志,先后发表我的5000字长篇述评《从温家宝只吃“两菜一汤”说起》。

        文章从我亲历的温家宝事先交代并践行他到闽东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只吃“两菜一汤”写起,对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用二角钱与蒋介石在重庆用八百块”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加以对比评述,谈及“四菜一汤的由来”背景,再抨击“岂止十菜八汤”,竟致“吃坏家庭喝伤了胃”,最后论及“遏制公款吃喝之对策”。全文分六个部分述评,段子顺口溜适度穿插其中,语言有趣,史料翔实,解析中肯,赞弹有理有据,针对性强。”

        温家宝总理阅后,交代秘书给我来电说:“写得很好,表示感谢”。

        2014年9月1日,大学同学陈雄飞获悉,发来短信:“欣闻省报老记章官2014年8月31日晚接到北京首长秘书电话,对他写的一文,表示感谢之喜讯,赋诗一首以贺之:老记佳篇达顶层,出自天然始动人/眼界不与泯众共,浮华脱净见纯真/文章字字如椽重,语出心声最入神/心系时政勤著述,情注三农乐耕耘。

        五、一篇专访文章反响大

        《向金门供水可行吗——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陈国樑答记者问》,是我采写的针对“金门严重缺水,福建可以供水”这个焦点难点问题的开篇报道。时任金门“县长”陈水在作出积极反应:“对福建规划向金门供水表示欢迎。”

        这篇专访于1995年5月5日福建日报发表后,香港商报给予刊登,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深远影响,获福建省首次全国水利新闻一等奖;到了23年后的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这一新闻消息获全国新闻奖一等奖。

        这个供水构想触及到海峡对岸敏感问题,是个小工程、大难题。好在当时的省领导习近平直接领导,亲自带领水电厅厅长一行到国家水利部等部门争取到大力支持。陈国樑厅长负责具体抓,他从在职到退休后多年,始终奋斗不息,冲破重重阻力,熬过23个寒暑,终于实现了两岸共饮一江水。

        此前,即1995年2月中旬,为做好金门供水前期工作,我应邀参加陈国樑厅长带领的调研组到深圳东深水库供水局,调研采访了为香港供水的管理办法、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工程扩建筹资以及水价与国际市场接轨等做法经验,在福建日报发表了系列述评《要有水的基础观》《把水推向市场》《多龙治水一龙管》《跳出水门天地宽》,宣传了新时代治水、管水和供水的创新思路和理念。

        六、一个品牌栏目宣传效应大

        报纸宣传应该创名牌栏目,出精品佳作。时任福建日报农村处副处长的我,参加策划并开设“住村三昼夜”版面栏目,自1989年11月16日至1990年7月31日开展系列征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收到始料不及的宣传效果。

        当时农村出现“包产到户,不要干部”的现象,相当多的村级组织和工作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使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中心工作在落实中出现了“下梗阻”。

        “住村三昼夜”栏目,获得总编辑林振夏和编委会支持推动。由记者住村采访,带动了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住村抓村,还出现了有关领导住厂、住店、住校“三昼夜”,帮助解决不少具体问题。

        此外,福建日报农村处《政策顾问》栏目,由我撰稿、组稿和编稿。

        时任省委书记陈光毅称赞:“福建日报住村三昼夜系列报道抓得好,推动了领导作风的转变,推动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住村三昼夜”系列报道获得1989年福建新闻一等奖,被载入1989年的《中国新闻年鉴》。其中一组稿件获得华东九报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出版报》等媒体报刊都载文赞扬福建日报“住村三昼夜”系列报道。

        当时,我还负责主编农村处历时3个月的“一车出口活鳗被卡引起的思考”的新闻稿及其系列报道,联带曝光了闽北等地“一路关卡一路罚,农民运销难又怕”的现象,获得省委书记和省长的肯定与支持,福建省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开放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议》。

        七、一个热点报道影响深

        1973年4月26日毛主席给莆田县下林小学教员李庆霖复信,成了全国重大热点亮点新闻。我第一个采访李庆霖,而且此后有关这方面的消息报道基本由我担负。

        李庆霖写信寄外交部王海容转呈毛主席“告御状”,反映他儿子李良模上山下乡“口粮不够吃,日常生活需用的购物看病没钱支付”等问题后,毛主席亲笔回信写道:“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只过2天,即4月28日上午8点半,曾经带我见习培训新闻采写的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赖玉章,前来找我一起到莆田凤山街居仁巷15号找李庆霖。老赖向李庆霖宣读北京新华总社发来毛主席复信的明传电报,“聊补”错为“贴补”,老赖照本宣科。这是我们第一次采访李庆霖并写了内参稿件。

        毛主席高度重视李庆霖来信并亲自复信,成为那个年代党中央和国务院调整全国1700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政策,解决知青生活和回城工作出路等问题,以及对迫害知青特别是强奸女知青的基层干部严厉整治的一个契机和抓手。那段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省级媒体作了大量宣传报道,我亲历亲为,写了不少稿件。2020年我还写了长篇回忆录《回望采访“知青之父”李庆霖》。

        八、一本专著获多位领导称赞

        我为主撰写的福建1008公里海堤加固达标建设的纪实文学专著《海岸长城》,于1997年1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从业新闻以来一次性采访时间最长,走访的人员和地方最多,写稿最长,也是最辛苦的。协助采写的有同事黄青和水利厅干部伯桑。

        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题写书名,国家水利部部长钮茂生作序,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我把长稿缩写到8000多字刊登于1997年3月10日福建日报一版。

        钮部长在《海岸长城》序言中写道:“它以真实的笔触……讴歌了沿海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创业精神,读来扣人心弦,催人奋进。” 

        亲自决策和领导加固建设一千公里海堤的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后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来电约我1997年9月25日上午到他北京办公室叙谈,他说:“福建一千公里海堤加固达标建设的大文章《海岸长城》,我看了,你写得很好!”

        分管农业的时任副省长童万亨,审阅了5万多字《海岸长城》书稿后,写了100多字热情洋溢的批语。

        童万亨写道:上午我一口气读完了长篇大作《海岸长城》,写得真好!魏章官等同志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跑遍沿海各县市区采访有关领导和水利部门干部,深入沿海各地在建和已建的许多海堤现场,采访了大量的事例和细节材料,写出长篇通讯,事迹生动,文笔流畅,读了令人感奋。魏章官他们这种深入实际采访、艰苦奋斗、满怀深情地讴歌沿海军民战天斗浪加固建设一千公里海堤的工作精神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随后,省水利厅转战一千公里江堤建设。我走过全省绝大部分有江堤的县市区,采访了大量素材,写出长篇通讯《沿江筑长城》发表于2002年12月30日福建日报一版。

        九.一篇经验性通讯被转发全国

        2009年9月间,我退休多年,以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关协会副会长和福建省公安厅警民关系顾问的身份,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关协会会长方忠炳,到厦门公安局调研采访公关事迹,我写了篇5100字的经验性通讯《公关走进厦门公安》。

        通讯三个部分:培育公关意识,树立警队形象”;“密切警媒关系,引导新闻舆论”;“加强警民交流,推进联手共治”。全文围绕公关主题夹叙夹议,材料丰富理念新。福建省委党刊《海峡通讯》2009年第9期全文发表,福建日报2009年12月7日摘登。福建日报系列报《福建法治报》分3篇连载。

        这篇重头稿被国家公安部、福建省公安厅先后作为文件转发给全国、全省公安系统,要求组织学习厦门公安局的公关工作经验。

        2010年初的一天夜晚,我应邀到福建大剧院参加一场表彰大会,采写了5000字通讯《荣誉,人民授予——福建省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颁奖侧记》,福建省委党刊《海峡通讯》2010年第3期全文发表;同时,我撰写评论《从群众为“十大警察”颁奖想到的》刊登于福建日报2010年4月12日“每周评论”。

        2012年12月间,我再次跟方忠炳到厦门市公安局调研采访,撰写了5000字重头稿《融入公关理念,提升警务工作》,《海峡通讯》全文发表,《福建法治报》整版刊登。

         十、一部著作《山海夜语》获好评

        我第一本通讯和评论选集《山海夜语》(30万字)于1997年12月出版后,一天上午,时任福建委书记陈明义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座机,他说:“你好!魏章官主任吗?我是陈明义,上午我有点时间,正在看你的书《山海夜语》,写得很好啊!”

        我邮寄一本《山海夜语》给时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我跟袁主任从来没有个别接触过,也许他还不认识我,但我很快收到他的来信。

        袁主任在信中写道:“仅仅是初翻粗读,还谈不上细嚼,但深感是一本好书,既有时代气息与特征,又富于战斗意义,还兼有八闽大地泥土的芳香,很值得一读。今后如有新作,望赠我以作分享。”

        当我把这本书的初稿送到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潘心城办公室给他看时,他翻阅了目录,说:“你发表的许多文章,我当时基本都看过,都写得好,现在能出书更好!是你新闻工作成就的汇聚。”

        潘心城是位书法家,他欣然提笔,一挥而就书名“山海夜语”。接着,他取来一张宣纸,龙飞凤舞写下:

        君才思敏捷,掷地有声。文章虽是片言只语,然多瑰奇;虽平淡无华,却入情入理;既贴近生活,又富有哲理。详细阅来,回味无比。故读之,其乐无穷也。

        有感如此,遵嘱填词一曲,以慰魏君盛情。

        敏捷诗千首,

        造化真文章。

        等闲言语多瑰宝,

        精深合自然。

        风入寒松声,

        水归沧海广。

        兴酣落和撼八闽,

        春华本平淡。

        祝君:多创作,多收获!

        长乐潘心城草书于福州玉溪楼,丁丑年仲秋吉时。

        以上全文仅180字,简洁精辟。征得潘心城先生同意,作为我《山海夜语》和后来出版的姐妹篇《山海晨曲》《山海听涛》之序言。

        处处留心皆文章,换个角度写新意。我亲历铅与火的岁月,又跨入信息时代,从爬格子到荧屏为纸,笔耕苦也乐。

(2024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