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
习近平新理念 - 魏章官
习近平新理念 - 魏章官
求真务实,讲管用的话——亲历习近平同志下基层调研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4-01-12 13:28
  |  
阅读量:
  |  
作者:
魏章官

          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发祥于他在福建17年多的领导工作实践。这从他对福建三农等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可见一斑。

        他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省长期间,笔者多年跟随他下基层调研,亲历他求真务实、实话实说、旧话新说、说管用的话,给人以启迪、警示和正确的引导。下面重温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至今仍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指导性。

慎提“献礼工程”

        1999年4月间,习近平同志到闽西北调研。一天上午,到了一个基建工地,当地一位领导同志汇报情况时列举了本地区有大桥建设等几个较大的工程,正在抢时间、赶进度,日夜大干快上,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竣工,向国庆50周年献礼。

        这位领导同志汇报完后,我心想,他也许想听听习近平同志怎么肯定和称赞他们的工作。以往我跟随其他领导同志下基层调研时,如果听到这样的情况汇报,一般都称赞他们这些工程搞得好、抓得紧、劲头大。甚至媒体还会跟进宣传鼓劲。

        然而,这回我看到习近平同志严肃地说,时间要服从工程质量,不能为了要向国庆献礼,就赶时间粗制滥造,搞出什么“豆腐渣”工程。我们要慎提“献礼工程”。工程有工程的建设规律,要严格按工程的建设规律办事,工程该什么时候完工就什么时候完工,不要去抢时间赶进度,要确保工程质量第一。现在各地处于建设高峰期,上的项目多,投资规模大。越是任务繁重,越要注意工程质量,把工程建成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长效工程。

        这段话说得好,对全省轰轰烈烈的大量工程建设很有指导意义。于是,我想以习近平同志说的“慎提献礼工程”这句话为标题,写一篇评论。习近平同志说,好啊,你写吧。

        4月16日笔者的评论见报了。文中传递了习近平的讲话精神,指出工程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加强质量监督,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更不能为了赶上国庆等某个庆典之日竣工而粗制滥造。时间诚可贵,质量价更高,若为安全故,不可赶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程质量就是生命,就是效益,就是社会稳定。质量问题无小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劣质工程一旦出问题,不是“献礼”而是“献丑”,不但会造成工程本身的巨额损失,还可能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同时,在领会习近平同志这个讲话精神时也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因此我在评论中点评说,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时间要服从工程质量”,决不是说可以像老牛拉破车那样慢慢干,把工程办成“马拉松”工程。习近平同志说要“慎提献礼工程”,也不是说一律不要“献礼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也要抓住“献礼”机遇,争取工程早日竣工投入使用,早出效益。

搞“五通”不如迁村庄

        一天下午,习近平同志来到福安市一个老区贫困乡调研。我感觉到当地领导有意安排一个老区基点村干部参加座谈会,目的是“诉苦要钱”。这位村干部说,他那个村子地处高山,28户,是个老区基点自然村,离乡政府20多公里,不通公路、不通电,电话下山打,要求省里拨款搞路、水、电、电话和电视等“五通”。

        习近平同志问“这‘五通’要多少钱?”乡领导说,估计800多万元。习近平同志听了,对大家说,花这么多钱搞一个自然村的“五通”好不好?假如把这800万分给他们,家家都奔小康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庄,没必要花大钱去修路通电等。让这个自然村的群众搬迁到交通等基础设施好、生活方便的平原地带重建新村,还不更好吗?还不要花800多万呢。

        接着,习近平说,我们应该深入山区老区去听听群众的呼声。老区群众生活在山沟沟里,时常山下山上跑,我们的领导同志到那里跑一两次,即使不通车,走走路,也不会很困难吧。忘记了老区,对老区人民没有感情,就意味着背叛。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深入到老区群众中去摸实情,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从根本上扶贫。

        与其花巨款搞路水电等“五通”,不如整村搬迁。实践已经证明,习近平这个意见切实可行,可说是扶贫工作求真务实之良策,是从长远和根本上的精准扶贫。福建老区面广点多,84个县(市、区)中,有65个属于老区。全省1.6万个建制村(居委会)中,有8243个是老区村。一些老区自然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村普遍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正如群众说的:“车不通,灯不明,告急电话下山打,陪嫁电视成摆设。”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不断加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任职17年间,经常奔赴老区检查指导扶贫致富工作。后来福建贯穿山区老区的“两纵四横”高速公路和通往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的快速铁路和高铁陆续建成通车,使老区不再停留在低层次的小交通上,而是步入大交通和快车道,增强了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后劲。

        然而,“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老区山村,就应该像习近平同志说的那样实施整村搬迁。后来福建对沿海“连家船”贫困渔民也实施上岸统一建房定居。这就是后来被称颂的扶贫“造福工程”。如今,福建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水口水电站等库区“三区”村庄群众,差不多都搬迁到交通便捷的小城镇或中心村规划区内建设新的村(街),基本安居乐业了。

建新村不等于建新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习近平同志到闽中某县农村调研,市县安排习近平一行到一个新村考察。到了村里,习近平同志边看边听县领导边介绍说,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县里很重视,先搞试点,准备典型引路。现在看的这个村,旧房全拆了,统一规划,都建新房。你看,新房多整齐漂亮!

        我审视市县领导的话意和神情,觉得他们希望习近平同志能肯定和称赞他们“旧房全拆重建”新村的经验和作法。

        然而,习近平同志并没有肯定这个建新村典型。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等于建新房。建新村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生产力发展了,农民群众富裕了,才有条件建新房。同时,建新村也不是说把旧房子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新旧两相宜。一些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冬暖夏凉,蛮好的,群众住习惯了,不想拆旧建新,为什么要叫群众都拆了呢?一些古民居还可以成为乡村游的一个景观,根本不应该拆掉。有的老房子破损了,能修膳或翻新改造的,我们可以引导和帮助群众修修老房子。总之,要不要拆旧建新,必须尊重群众的意愿,要考虑到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没有财力建新房。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强迫命令拆旧房建新房,加重农民负担。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指示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指导思想。从广义上说,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里面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此外还有文明、民主等项建设。从狭义上说,建新村尤其是建设中心村,也不单是建新房,还要抓好村镇道路、卫生安全饮用水、供电、燃气(沼气)、通信、电视以及环境绿化等功能性基础性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搞好学校、医疗站、文化娱乐中心以及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的建设与配套,真正做到“村容整洁”。

        习近平同志当时调研所说,是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因为那几年福建有些地方确实出现“建新村就是建新房”的误区。比如三明有个乡搞新农村建设试点,要求一个村子统统“拆旧建新”,农户普遍不愿干,乡里就叫一批人强行拆掉旧房。拆旧之后,大部分人无力建房,只好在断墙残壁旁搭起油毛毡过日子。直到群众上访后,上级领导深入调查,给那些被强拆旧房受损失的农户发放补助款,村民的情绪才安定下来。

        这次调研回来后,我以习近平同志的话语作标题,写了两篇评论《建新村≠建新房》、《新旧两相宜》刊登于福建日报。评论文章反映和解读了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对当时乃至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指导意义。

别墅不要成了“别野”

        一次,习近平同志到福建一个山区设区市调研,市县领导兴致勃勃地请习近平同志去看看一个新农村建设样板。到了那里,只见一处坡地上建起一排排别墅,共有百余座,号称“别墅村”。一些别墅正在装修。一些别墅虽然入住,却是“门口蹲着一条狗,屋里住着老俩口”。一看便像“留守老人”或是雇来看房子的。

        当地领导喜洋洋地介绍“别墅村”,大概想听听习近平同志如何点赞。不料习近平同志只说了一句话:“这些别墅大概都是在外面办厂经商的农民老板建的吧?”他走在新建的百米长的村道水泥路上,又说了句:“路修这么好,沿路一棵树都没有啊!”便离开上车了。上车后,习近平同志对我说:“你看,那别墅成“别野”了!”

        此行回来后,我反复考虑习近平同志考察“别墅村”说的三句话,感到有新意有深意。于是,我写了篇评论刊登在福建日报“屏山漫笔”栏目《别墅莫成‘别野’》,进一步解读习近平的讲话精神,被评为好言论二等奖。

        我在这篇评论中说,多年来福建省无论是沿海还是山区,都可看到带有示范意义的别墅群、别墅村。乍看起来,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仔细一琢磨,农村建那么大的楼房豪宅,围墙圈地,庭院宽敞,占地甚多,投资也大,但使用率低。户主的确像习近平同志说的“是在外面办厂经商的农民老板”。他们往往只在春节回来住几天,平时当摆设,还得叫留守农村的父母或亲戚甚至雇人看家护院。

        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多次下文禁止批别墅用地,是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可是,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和出国谋生发财的,他们及其子孙都不想再回农村定居,并在城里买了房子,却还要到家乡占地建别墅和豪宅,造价几百万、千余万。而且他们把建别墅和豪宅看成是给自己树形象、挣面子和亮身份的标志物和象征品。

        实际上,目前农村不少别墅、豪宅成“空巢”,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别墅成‘别野’了”,实在不值得称道。也就是说,广大农村不能提倡建别墅。一部分已转移到城里安居乐业的农村能人和富人,在城里买房了,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回原籍乡村占地建豪宅、别墅挣“面子”和搞什么“形象”工程。

“抗”不了就要“跑”

        台风暴雨经常光临东南沿海,如何抗灾?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长和浙江省委书记时,都主张:一要防范为主,防范在先;二要“跑”,主动避险。

        一次,习近平同志说:“抗击台风不一定要在风口上。记得老副省长苏昌培同志总结了抗台八字诀:‘测、报、警、防、抗、抢、救、跑’,最后一个字是‘跑’。台风真正刮来的时候,那不存在着你手挽手在风眼上所谓的“抗”。这个时候是“避”,要主动地“跑”,主动地避险。要‘三不怕’:不要怕劳民伤财,不要怕兴师动众,不要怕十防九空。既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抗灾救灾,也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疏散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宁听群众骂声,不听群众哭声。”

        2005年8月6日“麦莎”强台风肆虐闽浙沿海近20个小时,所到之处,道路冲毁,农田被淹,养殖业更遭灭顶之灾。在这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强台风以及“龙王”强台风中,福建损失巨大,但浙江仅死亡两人。在电视新闻中,习近平同志对央视记者说,这两人也转移出去了,却又偷偷回家想拿一些东西,结果不幸遇难。而1994年大台风浙江全省死亡1126人,1997年台风死亡236人。为什么2005年抗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习近平同志归结说,坚持以人为本,避险保安,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不死人、少伤人”为防台工作最终标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次“麦莎”强台风,浙江是124万人跑,万人空巷,船只停港,避免了灭顶之灾。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是对血的教训的吸取而得出来的结论。

        强台风袭来,该跑就“跑”。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作风,是对人民生命的关爱和负责。我的理解是,抗台“八字诀”中的“测、报、警”指的是对台风、雨量和洪水汛情等要准确预测、及时预报和警示于众。“防、抗、抢、救”是正面应对灾害。而“跑”,不是当“逃兵”,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是“避险保安”,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好地抢险救灾和重建家园。

        过去我们曾经倡导“战天斗地”、“人定胜天”、“征服大自然”等,这些传统观念应该转变和更新了。人与大自然,不是谁征服谁的问题,而是协调关系、顺应自然。相当一部分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是由于人类缺乏对大自然的认识,各种生产活动不规范、不科学,甚至盲目地“战狂风斗巨浪”,大搞“人定胜天”的生产性和建设性的生态破坏,以致造成人与大自然不协调的结果。灾害,也是大自然向人类报复的一种形式。当大灾降临之时,预知抗不了就应该跑。一个“跑”字,反映了习近平同志指挥抗灾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对策,也是他求真务实的一个范例。

        综上所述,可看出习近平的调研新语、平实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011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搞调研要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调研中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不要跟着感觉说,而要转变作风,真正深入调查并发现问题,善于转换思路甚至以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指导实际工作。这样作出的调研指示才有现实针对性、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当前在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中,我们正需要这种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调研作风与精神。

(刊登于省委主办的《海峡通讯》杂志2013年第11期、《诚信》和《炎黄纵横》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