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2014年8月31日晚上6点48分,温家宝同志委托秘书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您写的《只吃“两菜一汤”》文章刊登在《诚信》杂志,温家宝同志看到了,他说写得很好,叫我打电话向你表示感谢。
在当前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应该以诚信为本,荣誉为贵,正人先正己,小事先做起。这使我想起当年跟随温家宝同志到闽东山区考察时只吃“两菜一汤”的情景,同时回顾以往公款吃喝风盛行,对照如今此风得到有力遏制,真是感言甚多。
“两菜一汤”怎么个做法
那是1994年2月上旬春节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要到闽东革命老区考察。我作为福建日报经济部主任被委派跟随采访,行前到省委办公厅研究有关事项。
办公厅吴副主任说:“温家宝同志交代秘书打来电话‘只能吃两菜一汤,菜要素菜’。这伙食真不好办,各位有什么好主意?”
大家先到已经议了一阵,觉得不好办。我到场一听,便说“汤用火锅”。吴副主任高兴地拍手:“好!汤用火锅。”
但他又说:“不能像福州传统火锅那样不断加菜,那样的话,温家宝同志肯定有意见。只能几样菜煮成一锅汤,而后加汤不加菜。”
温家宝说到做到。在考察古田、屏南、周宁、福安、宁德等县市中,温家宝一行都只吃“两菜一汤”。
起初,有人不理解,私下议论说“首长来考察,已过了农历12月24,春节将到,随乡入俗吃好点也是常理。这‘两菜一汤’也太省俭了!”
后来,大家看到温家宝深入多个贫困村庄农户了解情况,察看一家家饭桌上摆的几乎只有咸菜,有的农户还吃不上白米饭,吃的是地瓜米。一位农民答温家宝问,说过春节买2斤猪肉没钱,使人寻味温家宝到闽东贫困地区考察只吃“两菜一汤”,自有深意。
延安二角钱与重庆八百块
温家宝只吃“两菜一汤”,使我想起60多年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问抗战军民时吃的两餐饭:
一餐是在重庆由国民党要员宴请,一桌吃掉八百元,是当时重庆一个小职员几年的薪水。
一餐是在延安由毛泽东主席请他吃饭,只花两角多钱。
陈嘉庚感叹说:“重庆八百元酒席,我实在咽不下;延安两角钱的饭菜,我吃得又香又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请看,这“两角钱”饭菜的份量有多重!温家宝的“两菜一汤”跟当年延安“两角钱”饭菜一样,都是向普通群众的饭桌看齐。它所展示的是一种领导的风范:清廉又亲民,诚实又守信,是民心和希望所在。
严格是形象。温家宝除了要求自己和随从人员只吃“两菜一汤”外,还严格要求所到各地都不要警车开路,不要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迎送于市县交界处,更不能送土特产品等礼品。这么“严格”,是种崇高形象!
令人感奋的是,温家宝还不按当地领导预选的“参观点”去调研,在经过一个个县乡村庄时多次突然叫停车,然后领先走进房子较破旧的农家与群众拉家常。这种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务必听真话摸实情,防止“被调研”的作风,多么可贵!
可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不少地方的领导却像水中的皮球沉不下去。他们“常在会议泡,空谈老一套;文件一大堆,有事电话催。”对平民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视而不见,遇事推诿。即使出面处理,也没认真抓落实,甚至处理失当。
有的领导同志虽然下基层了,却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吃吃喝喝住宾馆,一点实事也没办,临走拍拍人(基层干部)肩膀,叫他今后好好干”。
有的领导同志到基层后,有各级领导陪同和层层公安护卫,前呼后拥,一路上基本都在当地领导事先安排的路线和“参观点”上“调研”,看不到真实场面,接触不到真正群众。
于是,那些马路边的“参观点”,“领导来了变了样,领导走了还那样”,刚刚“千军万马上场”,很快“千军万马‘散场’”的怪现象,屡见不鲜。
群众往往以最现实、最具利益关系和最直观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领导的思想和作风。对那些经常“吃吃喝喝胜关公,满面通红”,挺着大肚子的领导,群众是反感的。
“四菜一汤”的由来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地区公款吃喝的水平开始“水涨船高”了。
在一次福建全省县长书记大会上,我听时任省委书记项南风趣地说:“现在大吃大喝的作报告,没吃没喝的听报告,小吃小喝的听训导。你们是否经常光顾酒桌?那酒桌之上“猪八戒靠边站,鸡鸭蛋不希罕,乌龟王八齐上桌,山珍海味任你尝”。
那几年,项南纠风及时有力,由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定:领导干部下基层只能吃“四菜一汤”。他自己带头严格实行,下基层吃饭时看到多一碗菜,肯定叫拿走。有一次端上桌的“一汤”似乎是鸡汤等几种高汤合一,他批评了接待单位的负责人。
其实,“四菜一汤”并不是现代官场的新发明。清道光皇帝十分节俭,下旨只吃“四菜一汤”,现有人考证,称之为“中国官场‘四菜一汤’之首创”。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虽不像当年在延安时只吃“两角钱”饭菜,但一直严格要求只吃“四菜一汤”。
据报道,1956年6月1日,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在武汉的午餐是清蒸武昌鱼、烧草鱼块、回锅猪肉、炒青菜和榨菜肉丝汤,一小碗米饭,一小杯茅台酒。
按毛主席的地位和威望,他吃好点也没什么。可他连自己爱吃的红烧猪肉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也曾“下岗”过,1960年他给自己定下“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曾经连续7个月不吃一块猪肉。
1960年5月毛主席到湖北,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交代厨房给主席吃好点,将母鸡炖汤去肉取汁,放入青菜,毛主席吃了有疑问:“去问一下,这菜汤里怎么有鸡汤味?”
身边人员去后回来“骗”他说:“多放了点味精。”桌上一碗“芙蓉鸡片”,毛主席一片也没吃,他说:“现在不吃这些东西,就是将来条件好了,我还是吃红烧肉过瘾些。”
岂止“十菜八汤”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钱的人家吃讲营养,吃要花样,自己花钱吃得再好,也无可非议。特别是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应当鼓励群众消费。
然而,公款接待请吃,还得要发扬优良传统作风。除了重要公务和外事活动,除了接待外宾外商,可以按一定的高标准外,都应以省俭为原则。
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其精髓是吃得科学与保健。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吃“四菜一汤”也够可以了。特别是常吃宴会的许多领导同志,营养已经过剩,更要节制饮食。
然而,过去多年中,许多地方公款请客恐怕还不止“十菜八汤”呢!吃喝水平越来越高,吃喝的名目也多:
有上级领导下基层,基层单位给予“热情接待”请吃;有基层单位到上级单位办事,请领导“关照”要请吃;有对口单位“加强联系”,互相请吃;还有“吃喝玩乐,横向联合”。由请领导本人吃喝,发展到领导举家出动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
某些地方的“黄金周”成了领导干部的“吃喝玩乐周”和基层干部的“接待周”。有的欠发达县发工资都有困难,可在1990年代初期一年里,仅县委县政府本级的公款接待吃喝就达300万元左右。
富的地方公款吃喝更厉害,吃后还有“打包”的。报载某地一次请吃花1300元(1990年代中期币值)虽不多,但给几位领导都包上10瓶五粮液、10条中华牌香烟,送给没到场吃喝的外汇局局长的红包,是价值1.2万元的金项链,共“打包”4.9万元都计入吃喝花费开销。广东陆丰县一些官员在“人民大厦”豪吃一顿竟花费15万元。
有些地方还根据参吃者的爱好给予安排最后“一道菜”,叫“秀色可餐”。这道“菜”比吃喝一餐贵得多,但不怕报销不了,可索取与实际开销同额甚至超过大几百元的餐饮发票。那些通过虚开餐饮发票等手段进行大量行贿受贿和贪污等十分隐蔽的经济犯罪,也时有发生。
“吃坏”家庭喝伤了胃
可以说,吃吃喝喝,已成了过去一些人心照不宣的办事规则。无论官场应酬,还是商场往来,无论公事公办,还是私事请托,最佳场所就是酒店餐桌。“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不足为奇。
谁不想吃喝,就可能受到无形的惩罚。请吃不去两三次,没人再请下一次,而且会被视为不是“哥们”、“不好玩”,“关系”也就丢了;而去吧,就可能被同化,喝出了种种问题甚至喝出性命。某省一局长喝酒过量猝死还被追认为烈士,群众讥讽说:“喝得伟大,死也光荣”。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越来越多的接待应酬吃喝像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的政界家属反映,过去老公没回家吃饭打个电话,现在反过来,有回家吃饭才打电话。没电话,表明都在外头吃喝玩乐。正是“晚上精神不文明,白天文明不精神。”
南安市一位妇女跑到福建日报社上访哭诉:“救救我的丈夫!”原来她的丈夫当局长,几乎天天午晚两餐都泡在酒桌上,把胃吃坏了。
有的还担心自己的丈夫挡不住“最后一道菜”的诱惑,把家庭也“吃坏”了。有人感叹:“昔日老红军,红米饭,南瓜汤,一个老婆,孩子一大帮;如今新贪官,鲍鱼饭,燕窝汤,一个孩子,情妇一大帮”。
表面上看,公款吃喝似乎是上级领导机关来人引发的。其实不一定,公款吃喝也要两面观。想吃的上级机关干部当然有,“肚子没有油,下去游一游;口中没有味,出去开个会”的不乏其人。
然而,并非上级机关来人都想大吃大喝。有的说,下基层多日,天天午晚餐吃喝吃怕了,最好吃一两餐地瓜稀饭。但陪同的基层干部却说:“领导难得来一次,怎么能叫你吃地瓜稀饭呢?”
有的基层熟人干脆说:“你不想吃喝,我们想吃呢;你不下来,我们还没机会吃呢;你光临了又不来参吃,我们吃了怎么好报销?”有的上级领导也理解基层干部的心情。于是,围坐酒桌“一个观音十八罗汉”,虽煮了地瓜稀饭请“观音”换个口味,却有“十八罗汉”大嚼美味佳肴。
遏制公款吃喝之对策
公款吃喝愈演愈烈,花费越来越多。据有关专家测算,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高达3700亿元,占G DP的2.3%。中央某权威刊物称:“三公消费”即公款吃喝巨款,加上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和公费出国3000亿元,是全国三农支出的三倍多,是用于安排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43倍,用于扶贫资金的56倍。这些钱可建5座三峡大坝。这是公款吃喝带来的有形的巨大损失。
至于无形损害,正如群众说的:“当官的吃得阔气,却吃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吃出群众一肚子气,也‘吃掉’领导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吃坏了身体。”
那么,如何遏制公款吃喝风呢?
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社交的方式,改变那种“不在饭桌上谈不成事”的传统陋习。那种由“官方要员到来才有份量”的觥筹交错之间、酒酣耳热之时的谋利手段,应该革除。
公款吃喝的一个重要源头即一年到头的各项检查评比、总结表彰、答谢庆典和省“两会”快结束时各市县的新春茶话会等不必要的“公务活动”及其所表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应该来个完全彻底的整治。去年以来,这些“公务活动”少多了,但要防止死灰复燃。
二是要有一个制度约束。而在制度性的约束当中,最有效最持久的莫过于法律约束,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律。报载美国的税法中就有“吃饭税”,规定公款请客吃饭,要按饭金50%交税,在饭后2小时内向税务局交纳。据说荷兰有一位政府官员请客吃饭,因点一盘鹅肝后来被查到太贵了而被辞退。
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一年多来,各级纪委违规必究,请吃的人和想吃的人都大大收敛了。这就是制度约束的效力。
三要倡导科学饮食、保健吃喝。现在当领导的像温家宝式的身材不多了,越来越多的领导人成了肥胖“三高”者。应当想想,吃多了,把自己的肚子搞大,是不上算的,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最后一点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应当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像温家宝那样轻吃喝重办事,特别是到革命老区贫穷乡村调研,在吃的问题上更应注意自己的形象。
过去多年来,中央禁止公款吃喝的“红头红件”多达28个,却管不住某些官员的一张嘴。主要原因是政府诚信的先导作用出了问题。某些官员对党和政府的禁令背信弃义。
可喜的是,如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风格身体力行。中纪委从严从实从快做好督导工作。督导之下,言行必果。
(原载福建省委主管主办的《海峡通讯》杂志,后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了点补充修改,刊登于福建省诚信促进会会刊《诚信》杂志2014年第3-4期合刊)
[附录]
心系时政勤著述
陈雄飞
欣闻福建日报老记章官2014年8月31日晚接到温家宝秘书电话,转达温总对他写的《有感于只吃“两菜一汤”》一文,表示称赞和感谢之喜讯,赋诗一首以贺之。
老记佳篇达顶层,出自天然始动人;
眼界不与泯众共,浮华脱净见纯真;
文章字字如椽重,语出心声最入神;
心系时政勤著述,情注三农乐耕耘。
注:作者陈雄飞系上杭一中高级教师。
(2014年9月1日)
融入倡廉写精神
——和陈雄飞诗
魏章官
回眸温总下基层,屡叫停车访穷人;
只吃两菜加一汤,指点扶贫话语真;
老夫借题批腐风,融入倡廉写精神;
温总阅后嘱回电,秘书传话赞耕耘。
(2014年9月1日)
(2024年1月17日核发福建公关网)